千里寻访额尔古纳 一品鲜扬名边塞小镇
[本刊记者] 陈岩
长河落日边塞风情 额尔古纳千里寻访
中华记者行创办一年多了,先后走过全国二十多个省市,采访过近百余家项目商,从厦门到内蒙,从上海到宁夏,从南疆到边塞,从都市到高原,记者行的足迹见证了一个又一个项目的兴衰荣辱。
这一次的采访任务与以往不同,我要前往的是内蒙古的一处边塞小城:额尔古纳。起初我也很好奇,一品鲜总部去过那么多回,加盟商遍布全国各地,为什么偏偏要挑一个边塞小城树立样板呢?
火车穿越莽莽林海,经过20多个小时的辗转,终于把我带到了这座充满好奇和幻想的边塞之城。长河落日的风光确与都市的喧嚣大相径庭,质朴的民风让我一下车就感受到了较大的热情和真诚。由于通往这段边塞之路不太好走,所以火车时常晚点,但加盟商李益明先生为了时间接到我,硬是拉着一车急需去送的货,焦急的等在火车站的出口。
他是我们的老读者了,虽然素未谋面,但他还是眼就认出了我。上车之后,李益明问我:“你是先到宾馆休息,然后我开车去送货,采访的事明天再说,坐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,一定累坏了吧?”这时,催他送货的电话响个不停。“不累,我跟你一家一家去送货,我想看看一品鲜在额尔古纳到底卖得怎么样?现在就开始采访,这样多真实啊!”我和李益明相视一笑很默契,直观的采访就这样开始了。
跟车送货切身体验 走进车间全程参观
“像这样固定要货的客户有多少家啊”我问。“七八十家吧,什么样需求的都有,一般超市、商店、饭店要货量较大,菜点虽然要量小,但是网点众多。自从咱这“一品鲜”进驻额尔古纳后,几乎占据了95%的市场,不信咱可以挨家下车问,卖别的牌子切面的摊位,一个巴掌就可以数过来。”说起这些时,李益明一脸兴奋,那种快乐是真实的,不加修饰的。
万家福和来福是当地大的两处超市,当我下车问超市的点货员一天能卖多少时?她告诉我,一天进四五十包,到晚上一点不剩。我又追问:“其它牌子的切面也这么好卖吗?”她说:“一品鲜都快垄断市场了,自从李益明给我们送过一品鲜的面条后,我们只售这一种,老百姓特认,别看送的都是散包装的,但是口感一吃就能感觉到!”
随后我们又开车挨家菜点和饭店去送货,其中一家名叫“兴隆小吃城”的饭店,一下子竟要了70多包一品鲜面条。李益明对饭店的老板说:“还是那个承诺,你要是一天卖不了,明天来送货时,旧面我再给你换新的。”只听这位老板开玩笑似的对李益明说:“合作这么久了,我找你换货都是有次数的,你要相信我的实力。”
送货回来已经是傍晚了,我来到车间,工人们还没有下班。我问一个师傅:“怎么到现在还没有下班?”师傅回答说:“有几个面馆送的货不够,需要补货。”“固定送货点在增加,零售量也在加大,每天的工作量一定很辛苦吧?”师傅笑着告诉我:“是挺累的,不过有奔头,李益明每天很早就起来准备,我们准时到岗开机,再忙再累也得把面送到要货点啊!”
刚从机器上压出的切面韧性很好,为了亲身感受一下,我和工人一起把面拉出十几米也不折条,就像洁白的哈达一样。我知道这比哈达还要圣洁,因为这是他们的心血和希望。
加盟商细说选项经历 一品鲜成就财富梦想
吃完晚饭已是华灯初上,我和李益明无意中聊起了他的选项经历。李益明告诉我,他从2001就开始看《现代营销》,那时的一品鲜只有面粉公司和一处样板店,他关注一品鲜都3、4年了,直到周主编亲赴河南一品鲜总部后,才更加坚定了他的投资决心。
于是2007年11月,李益明千里迢迢赶往郑州考察,在选项考察时还遇到了我们第三次去一品鲜采访的记者李晓光。他和李记者聊了很多,几乎是跟着采访足迹考察的项目。从郑州学习回来,他就着手选门面,在这座边塞小城扯起“一品鲜”的大旗。
我有些外行地问他:“河南以拉面和烩面为主,东北以面条为主,一品鲜不是烩面机吗,你是怎么让王总改装成面条机的?”李益明哈哈地笑了起来,他说:“这你就外行了吧,一品鲜的设备产面的样式老多了,不同的模具可以制作出不同的面种,拉面、烩面、抻面、面条,都可以随意操作,更换一种模具只需几秒钟的时间。”快到深夜,我不想打扰他的休息,因为李益明第二天很早就要起来干活。
额尔古纳的一夜我睡得很踏实,很心安,我终于明白一品鲜总经理王威让我来此边塞现场采访的用意了。一品鲜,在这边塞小城,已经是面条市场响当当的品牌了!